<object id="q39k3"></object>

    <wbr id="q39k3"></wbr>
    <sub id="q39k3"><listing id="q39k3"><address id="q39k3"></address></listing></sub>

      1. <sub id="q39k3"><listing id="q39k3"></listing></sub>

        COMPANY

        公司新聞

        昌飛:讓科技創新為企業發展提效增速

        更新時間:2020年09月10日 12:53


        編者按:當前,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,制造業的發展面臨轉型升級、提質增效的重大考驗。航空工業也一直在堅定不移地走高質量發展之路,各單位圍繞基礎研究、技術攻關、成果轉化、科技人才支撐等,大力培育新動能,強化科技創新,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,以科技創新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。

        航空工業昌飛堅持走科技進步道路,把新工藝、新技術、新方法運用到科研生產中,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原動力。近年來,昌飛在直升機的科研生產中堅持“需求牽引、問題導向”,采取有力措施推進先進制造技術在公司的深入發展,著力構建直升機產品的新型制造模式,讓直升機制造關鍵技術實現了新突破。

        集智攻關,提升直升機動部件的生產交付能力。為解決坐標磨產能不足、影響直升機零件交付的難題,由工程技術部牽頭,聯合相關單位對坐標磨進行技術分析及研討,從工藝技術角度出發,結合設備加工特點,梳理出100余項零件可采用工具磨、外圓磨、立磨、數控鏜等其他工藝方式進行坐標磨產能分流。分流率達到69. 98%,大大緩解了坐標磨設備產能壓力,解決了公司坐標磨產能瓶頸問題。據統計,轉移前總生產工時約為21000小時,通過專項技術攻關,每年可分流坐標磨床產能達到14000小時。同時,將產品質量由原來大量依賴操作工技能保證向數字化、通用化轉變,并初步建立磨削工藝體系,為后續工藝的選擇提供了技術參考依據。

        集中人力和物力大力開展智能制造技術研究,改變了公司直升機關鍵零件的生產模式。在航空工業智能制造架構下,公司以旋翼系統關鍵零部件和飛行安全件為對象,開展了旋翼系統智能制造技術研究與應用,規劃設計并實現了動部件關鍵零件機加生產線、復材槳葉生產線、旋翼系統裝配生產線、自動倉儲及物流系統、生產運行智能管控系統等組成的旋翼智能制造系統,初步建成直升機旋翼系統智能制造車間。突破了智能化排產及故障后自動優化調整,智能化的倉儲與物流系統實現無人調度,智能基準加工系統完全取代了手工劃線、智能補償加工,實現質量自動監控、自動調整等關鍵技術。

        以“標準化作業啟動計劃,計劃觸發流程,流程驅動業務”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推動管理信息化的革新,實現了業務流程的再造與優化,使得科學和高效管理成為可能。公司應用精益思想及流程管理理念對主線業務流程全價值鏈梳理,突破了流程再造、流程引擎及系統集成等技術,完成了基于流程驅動模式的信息化管理集成平臺的構建,自主開發完成了基于國際BPMN標準的流程引擎,首次實現了流程數據和業務數據的深度交聯,工作流引擎技術填補了行業空白。

        依托基礎科研項目推動技術創新,為公司型號研制生產提供技術支持,為公司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儲備。針對公司型號科研生產中的技術瓶頸問題,以及直升機制造中的前沿技術,公司通過組織申報國家、省部級非型號科研課題項目,以“產、學、研、用”合一作為紐帶開展技術研究,并將研究成果進行工程化應用:“難加工材料高效加工技術”的應用提高了鈦合金加工效率;“基于MES的動部件生產線構建技術”為旋翼系統智能車間建設奠定了基礎;“鍛鑄件配準加工技術”應用改變了手工劃線周期長、準確性低的現狀,這些研究成果的成功應用為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夯實了基礎。(通訊員 李蓉)

         來源:中國航空報


        上一篇:中航科工舉辦混改與資本運作業務交流會

        下一篇:昌飛:提質增效均衡生產